好的婚姻需要结两次:一次幻想一次现实

来源:未知 2019年11月01日
当我们能够更多地去接受对方的真实,以及在生活上真实,我们才能够在关系里和爱情中走得更远。

作者:周小宽

我们经常会看到现在有一种在两性关系当中的现象:似乎每个人都很清晰明了自己要的,也知道什么是不要的,就像李荣浩唱的那首《不将就》。

于是,我们越来越容易一拍两散,一下子就走到了婚姻的尽头。

没有生命力的感情和婚姻,如果努力了还是不行,那么放弃就是断舍离,这当然是一个“好选择”。

但是,如果从一开始,你的期待就过分理想化,如果从一开始,你就只是将“我想要的人”分割成一个个具体的板块和目标,而从未打算去了解和接受这个人真实却不那么符合你期待的全貌。

那么,你对婚姻的期待就会很容易幻灭,你建立的两性关系也会经不起任何考验。

很多人将自己的期待,内心里想要完成的愿望,现实中缺失的功能放在对方身上。

比如:

在物质上,将伴侣当成靠山。

在精神上,将伴侣当作避风港。

或者,把对方当成保姆,生育工具。

然后,当发现他(她)做不到这些,一旦这个人的人设,他(她)的一些行为不符合你对他的期待,或者不符合当初你给他贴上的好标签,你们就会爆发很大的冲突。

如果你说服不了、改变不了和控制不了对方,那就会带来你极大的失望。

为什么会失望呢?

因为一开始,你在一个人身上放了太多期望,多到这个人其实承担不起。

女性,希望男人是爸爸,是哥哥,是朋友,是安全感,是避风港,是拿得出手的体面。

男性,希望女性是母亲,是女儿,是随从,是红颜知己,是照顾者,是自己的面子。

当你很清楚你想在关系里要什么的时候,你需要提醒自己:“我是不是正在将一个爱人,一个伴侣变得功能化,希望他能够完全实现我想要的功能。”

然而,如果一段关系,充满了功能、标签、要求,哪里还能找到包容、接纳、理解、体谅这些爱的特质呢?

当我们在关系里追求对方的功能最大化时,我们得到的爱情和给出的爱情,其实都是越来越少了。

我们如何才能够找到一个最佳的位置,去经营好自己的两性关系。

我想那个秘密的法则,就是——当我们能够更多地去接受对方的真实,以及在生活上真实,我们才能够在关系里和爱情中走得更远。

我来说一个真实的故事。

我的表妹大学毕业之后就去了德国念医学,花了 9 年时间,在德国的顶尖医学院毕业。

她是一个有才华又善良的人,但是在爱情中却不是很顺利,花了很多时间在学习和工作上,没有太多和异性交往的经验。

她 34 岁时才认识了现在的先生,一个土生土长的德国人,他们俩在一起之后一切都进行得很顺利。

谈了 3 年恋爱,就步入了结婚的殿堂。

这个决定对于我的表妹和她的德国先生来说,都是一个非常慎重的决定,但是在结婚之后,他们很快就遇到了一个矛盾——

我表妹很想有一个自己的孩子,所以在她 37 岁结婚之后,她就想赶紧实现自己做妈妈的心愿。

结果,她的先生和她有不一样的想法。

她的先生正面临工作上的转折,暂时不希望有一个孩子,他觉得自己目前没有时间和能力给到孩子一个很好的养育环境。

所以他表示拒绝。

我的表妹觉得非常愤怒。

我好不容易结婚,而且我可能已经到了生育的极限年龄。

如果再等下去,我可能这辈子都不会有孩子了。

你作为我的丈夫,你却不能够帮助我实现当妈妈的心愿。

你是如此自私,没有责任感,我看错了你!

渣男!

她越来越愤怒,开始指责和攻击他,他也寸步不让,坚守自己的决定,表妹心力交瘁,才展开的婚姻,就已经遭遇到了危机。

接下来,似乎就只有一个要与不要的选项。

如果这个男人不能满足我表妹的期待,那么“不将就”,就一拍两散吧。

这是故事的A版本。

看上去,没毛病。

但这个故事还有一个B版本。

表妹看到了他的拒绝和坚持,并没有马上给他下结论,也没有立刻收回对他的信任,她想知道,他如此坚持,代表了他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这也许会让她看到,在这个冲突未发生时,她还不曾了解到的他。

她和先生坐下来交流,也和朋友们交流,她努力去理解和思考,然后她看到了先生的内在想法。

在先生的价值观里,他觉得当自己不那么确定可以提供足够好的养育时,在自己还不确定自己具备一个成熟人格的力量时,他想:最好的做法就是不要去生育一个孩子。

因为他觉得,这可能对孩子而言是一件不公平的事情。

不代表他不爱她,不想令她幸福。

但是他也有他自己的,某种信念。

表妹对我说,中国的生育文化是不一样的,结婚生孩子是一种很自然而然的事情。

但她的先生是个德国人,他在不同的西方文化背景中成长,所以关于生孩子,他会有一些不同的价值观。

她开始去了解她先生的原生家庭。

她先生虽然已经40多岁,但由于他是家里最小的一个儿子,他的上面有两个姐姐,妈妈和爸爸还有两个姐姐,一直都将他当做男孩去照顾和宠爱。

所以,她的先生花了很长时间才慢慢从一个心理意义上的男孩成长为一个男人。

这也是她在 34 岁遇见他的时候,他还单身的原因。

而结婚,则是他努力地从一个男孩成长为男人的标志性事件。

实际上,和我表妹迈出结婚这一步,就是他人生中一个重大的成长和跨越。

可是,这个时候马上又迎来生育孩子的决定,他觉得自己也许还没有能够这么快地做好准备,他有担忧和焦虑,也有一些对自己的不确定。

这不是那么完美,却是他的真实。

在版本A里面,这个男人在妻子的眼里就是被标签化、被功能化的。

妻子在愤怒的时候,只看到这个男人在这件事上没有配合自己,没有符合自己对丈夫的期待。

她没有,也不想去了解真正的他。

她只看到了,他没有完成期待,因此就下了一个判断,这是一个不成熟的、自私的、不负责任的男人,所以我不应该继续浪费时间。

这不是我要的。

而在版本B里面,我们看到了一个活生生的真实的人。

如果我们不用男人、丈夫、父亲这样的标签去限定这个人。

如果我们也愿意去看看他呈现出来的“不够好的真实”,我们就可以看到这个德国男人,的确在这件事上有他内心的要去克服的部分。

可以看到生孩子这样理所应当的事情,对他而言是一个挑战,一件不容易的事情。

真实的故事是,我的表妹是故事中的B版本。

哈佛大学一位著名心理学教授塞姆拉德曾经在教学时,讲过这样一段话:

人类最痛苦的莫过于爱与失去,而治疗者要做的就是帮助人们了解体验以及容忍生活的真实,包括其中所有的愉快和悲伤。

我们痛苦的最大来源是我们的自我欺骗。

的确是这样的,我们在爱情里,很容易将对方化作一个个期待,化作一个个理想中的标签,却不能够也不愿意完整地去看到那个人本身,这就是爱吗?

如果这是爱,那么这爱,也没有构建在真实的基础上,如果这爱破灭了,那也是因为,一开始你就一厢情愿地“欺骗了自己”。

我们期待对方给我们提供物质上的安全感,精神上的安全感,生活上的照顾,还有生育的功能,却没有或者不愿意去看到对方。

其实对方也是一个和我们一样的,有缺陷、局限,会陷入无力、会陷入矛盾纠结,也会犯错的活生生的人。

如果我们能够更多地接纳真实,不管是对于自己的,还是对于他人的。

那么在给对方投注很多期待,而这个期待又幻灭的时候,我们才能够接得住这个幻灭,才有可能继续在关系里前行,去努力、去探索、去理解,让这个关系能够活下来。

人是复杂的有机体,是多面的,有各种情绪,有各种感受,也携带了各种创伤和记忆。

我们不能说一个男人在一场争执中倾向于赞同自己的母亲,而没有捍卫妻子的观点,他就一定是不重视和不爱他的妻子,很可能在男人的内在,有非常多的纠结。

比如说他和妈妈共生,从小承担着母亲的情绪,如果违背妈妈,就是背叛,他会觉得极度内疚。

如果这个时候,妻子愿意去看到男人内在的真实,愿意去接纳这个部分,那么才有可能在接纳真实的基础上,不以攻击者的姿态,去和自己的丈夫进行心灵层面的探讨。

也许探讨了也达不成一致,但不含攻击的探讨,却至少是一次让你们走近彼此的机会。

只有深入内心的关系才能走得远。

当一个人对你不带评判、不贴标签,而是共情和关注时,你是很难不对他敞开心扉的。

如果一个妻子或丈夫愿意这样去做,并真诚地这样去做,双方才有可能获得成长,让关系通过各种考验。

抱怨能改变什么呢?攻击又能改变什么呢?

当我表妹的德国先生拒绝了她生小孩的提议后,表妹做的是去更深入了解他为什么会这样。

而不是一把撕下“好男人”的标签给他贴上一个“渣男”的标签,在他们结婚的这一年多以来,他们在沟通里走得越来越近,更加了解彼此。

令我有些意外的是,过年时,我接到了表妹的电话,她告诉我,她和先生商量好了,准备在今年要一个宝宝,也许不那么容易,但是至少去努力尝试。

表妹对我说,经过了这样的恋爱和婚姻,还有婚姻中的分歧,她学到了一件事——

没有什么关系是完美的,没有人是完全符合期待的。

而她认为最好的关系就是彼此有沟通,沟通也有回应的关系。

在回应当中,你能够看到自己和对方都在调整着步伐,逐渐向一个方向去努力。

可能有人会说,我也沟通过,但我们仍然没有朝着一个方向努力。

这是不是意味着我的期待真的就此幻灭了呢?

我想,与其说是期待幻灭,还不如说一开始我们就不应该制造一个理想化的爱人。

和我们发展关系的那个人,本来就有一些可能令我们不满意或不能接受的东西。

共同的生活,每一天的相处,一定会将这部分真实呈现出来。

ta不只是一个个标签,

ta不会只是饭票,避风港,保姆,生育工具,

ta是一个需要你去慢慢看见,去感知的和你一样的活生生的人。

无论关系的最后走向哪里,无论关系是不是会活下来,无论这个关系最终能不能够达到你的期待,当我们抱着这样的心态,进入一段关系和婚姻,我想我们都会有所获得,因为这段旅程,会帮助我们去理解生活的真实,去学习接受,不完美的自己,和他人。

声明:“摩登时尚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本站亦不为其版权负责。如存在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的内容,请联系我们,本网站核实后将立即予以删除!
延伸阅读